大众网记者 赵晓丹 济南报道
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公布最新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名单,济南再次上榜。截至目前,济南已有7个AI大模型通过备案,数量居全省首位。其中,齐鲁软件园就有5个。
那么软件园的大模型企业具体有哪些呢?他们为何又选择“扎堆”于此?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首先是国内首个家庭服务产业大模型“丽阳雨露”,该大模型全面涵盖家庭服务核心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家庭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及用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支持,成为国内首个融合“思维链+动作链”能力的大模型。
而云鼎科技携手华为打造全球首个矿山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克服矿山场景下AI应用“高精度与广适应不可兼得”的技术困局。截至目前,该大模型已构建22类煤矿智能化场景,落地120+成熟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以复杂系统智能化、多模态多信源等众多的优势,深化赋能客服、政务等30个重点领域,成为国产AI的“硬核担当”。
浪潮的“海若”大模型则是行业定制化的标杆,300多个场景应用,让“有云处皆智能”不再是口号。
“天工开物”让设计艺术与AI碰撞出火花,它是教学实训的利器,更打通了产学研的壁垒。
这些大模型应用场景覆盖了制造、医疗、能源、教育、交通等重点行业,为济南的人工智能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那么,这些AI大模型为何选择“扎堆”齐鲁软件园?
这就不得不提,齐鲁软件园依托济南“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高标准打造人工智能大厦等载体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资源获取、场景测试机会、人才培养以及投融资服务对接等全方位支持,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
其次,齐鲁软件园产业集群完备,覆盖从基础算力、核心软件到行业应用的完整链条,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多维支撑。济南37个工业大类、196个中类的产业体系,则为行业大模型提供天然试验场。
而像浪潮集团、中移齐鲁创新院等龙头企业更是构建了“航母战斗群”式生态,产生集聚效益,吸引更多的大模型相关企业、产品落地。当前,园区已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中型企业支撑、小企业积极寻求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
布局人工智能全产业时不我待,随着济南“1+5+8”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体系的深化,齐鲁软件园正从区域性创新高地向跨域协同枢纽演进。我们也期待,这里继续涌现出更多的大模型企业、产品,书写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济南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