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求职旺季,南京高校招聘会密集展开

“AI+”岗位领跑春招

新兴职业带来广阔机遇

在招聘会上,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沟通招聘岗位、具体薪酬。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企业展台前人流络绎不绝,桌上的简历越摞越高,但招聘负责人仍为毕业生热情答疑解惑;同学们手中的宣传册越来越厚,但依然穿行其间,期待找到专业适配度最高的岗位。这是3月1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春季招聘会现场。“金三银四”求职旺季,南京各高校招聘会密集展开,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今年春招有哪些新变化?智能化浪潮下,毕业生该如何“踏浪前行”?

A“AI+”岗位需求量猛增

薪酬极具竞争力

今年的春招市场迎来“AI热潮”!在各大招聘会现场,记者观察发现,除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热门领域,“AI+”岗位需求量明显上涨,为了抢占人才优势,企业在海报显眼处标注“AI”“深度学习算法”等关键词和用人需求。

中兴通讯华东区招聘调配总监赵启杭在自家展位前一坐定就进入“高速运转”模式,为前来咨询的求职者详细介绍岗位与企业的相关情况。“过去我们是没有智算岗位的,目前这一岗位与传统岗位的比例达到4:6。”赵启航说,今年春招他们拿出600至800个岗位进行招聘,其中面向智算方向的岗位达到两三百个,竞争激烈,招录比达到200:1。

岗位需求多,也带动了毕业生的求职热情,不少人工智能类企业展台前排起长队。“希望找到一家工作地点、薪酬待遇、未来发展都符合预期的企业,从目前咨询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企业和岗位并不难找。仔细对比了招聘条件,我的研究方向也很符合企业对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毕业生杨云迪表示。

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低空通信、无人机反制、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此次春招带来了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和通信系统工程师等岗位。“我们希望面向计算机类、人工智能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专业招收毕业生。”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老师张哲告诉记者,在招聘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同学们的实践技能、技术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不仅要求同学们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满足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

记者看到,相关行业开出的薪酬也很有竞争力。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报上标明:“面向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年薪约为22万元至28万元,博士生能有30万元至40万元,央企编制。”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2月,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岗位招聘同比增速分别为46.8%、40.1%、5.1%,不少岗位月薪突破2万元。

B职业新赛道热度攀升

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您好,请问智能驾驶测试工程师要负责哪些工作?”在中汽院(江苏)汽车工程研究院的展位前,一名求职者好奇发问,并递出自己的简历。

“智能网联汽车结合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需要在开发和上市前进行广泛测试,以确保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该企业招聘负责人热情解答,智能驾驶测试工程师需要制定和实施测试计划,包括这个车辆的测试目标、范围和方法,“但不仅仅是测试这么简单,发现问题的同时还要擅长解决问题,如果测试不合格要提出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工作让无人驾驶照进现实,实现真正意义上安全的无人驾驶。”

“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背景呢?我符合条件吗?”见求职者很感兴趣,该负责人继续为其科普,在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制造过程中,测试环节涉及载荷、速度、座舱性能等因素,这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职业,不仅仅招收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学生,企业非常欢迎车辆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加入。

一直以来,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话题热度不减,与其相关的职业新赛道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引得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除了智能驾驶测试工程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春季招聘会现场,中汽院(江苏)汽车工程研究院还带来了座舱测试工程师、体系研究工程师、智驾技术研究工程师等岗位,面向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在东南大学2025年春季“人才报国”大型线下招聘会上,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智能座舱领域的科技公司,重庆梧桐车联科技也带来了不少新职业。“比如人因研究员,重点关注方向盘离人多远、座舱内环境如何设计得更顺手等,这些都是人因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希望这类人员以人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设计和开发,非常欢迎有持续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加入。”该企业人力资源业务伙伴陈老师表示。

C不必陷入AI恐慌

主动拥抱理性前行

“AI+”岗位的需求量上升让一部分求职者看到未来的广阔前景,也让一部分求职者担忧,自己该如何在智能化时代“踏浪前行”?

“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主动拥抱,理性前行,积极地学习,并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赵海清告诉记者,他所学的专业与电厂相关,目前也在研究智慧能源,用AI代替人去操控电厂的一些相关参数,实现无人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为了匹配新的岗位要求,就需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如何去训练模型再把其应用到专业领域。

“并非理工科专业出身才能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AI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文科专业学生反而有自己的优势,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去跟AI的优势相比,AI本质是工具,而工具永远需要会‘用’的主人,文科生需要做的就是当好工具的主人。与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相比,我建议文科专业毕业生做好三件事:巩固优势、善用工具、尝试新赛道。”南京审计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家华说,文科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会讲有温度的故事、创造力强,这些核心竞争力恰恰是AI最难替代的。而且,文科生不必执着于不会写编程和懂算法,要懂得善用工具,“一些传统行业升级改造带来新职业,比如数字内容指挥官、人性化服务设计师、跨界创新岗等,大家都可以大胆尝试。”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浪潮之下,我们越发感受到用人市场对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顾欣表示,希望学生在自己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到实习实践活动中去,结合产业和社会需求,明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提升高质量就业适配度,“未来,学校也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