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大模型加速“进化”,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在此背景下,AI领域布局进入“深水区”的家电企业也纷纷加速融合大模型和自主研发的AI智能体,抢占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新高地。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多个家电品牌宣布接入DeepSeek,将AI技术应用到多个领域。
家电企业积极拥抱AI
“目前,长虹正积极推动‘数据+AI’融合,加速AI技术应用落地。”长虹集团董事长柳江告诉记者,AI已在运营、制造、产品等方面为长虹赋能。
在“AI+运营”方面,长虹已接入DeepSeek,将AI技术应用到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合同对比等领域,提高企业日常工作效率。在“AI+制造”方面,AI检测已应用于长虹整机质检、零部件缺陷检测等方面,推进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更新、高品质高效率生产线提升、精益化柔性化工厂建设。目前,长虹正加快全球66个AI智能制造工厂的提档升级。在“AI+产品”方面,长虹推出搭载沧海智能体的智能电视。该智能体集合大模型集群、算力集群、感知集群及AI集群,支持语音、手势、表情情感识别等多模态交互。
海信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星海大模型接入DeepSeek。所有搭载该智能体的海信电视用户均可通过语音直接唤醒DeepSeek进行对话。海信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星海大模型通过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将运用模型蒸馏、强化学习等技术,进一步提升深度思考与推理能力,使海信智能电视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的深层意图与需求,为用户提供更流畅、更简洁、更自然的交互与服务体验。
格力电器将自有多模型框架与DeepSeek-R1满血版大模型融合,并计划基于DeepSeek等大模型打造专业的格力智能家居垂类大模型。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告诉记者,“格力将进一步推动图像、语音识别等AI技术与家电的深度融合,实现格力空调等智能产品对全屋设备的精准控制。”
海尔集团则将2025年定为海尔全面AI化元年,公司已在基础底座、AI生态、垂域模型、业务场景四个层面进行布局,并把AI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住居、大健康和产业互联网三大赛道。今年2月初,海尔集团自主研发的三翼鸟智慧生活大模型HomeGPT、天智工业大模型等垂域模型快速接入DeepSeek。
“各大厂商都在陆续将AI大模型引入家电生态,这是新技术趋势和新消费浪潮下家电产品价值重构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为家电行业智能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将重塑生态格局。”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需持续发力提升算力
今年以来,家电企业积极布局大模型和AI智能体,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方向——在内容提供上注重多模态的应用,在交互上注重打造人格化形象,在服务上注重从被动服务升级到主动服务,旨在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抢占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新高地。
招商证券分析报告认为,AI赋能家电通过数据驱动和算法优化提升功能,将推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艾瑞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增至9523亿元,AI技术应用于2022年至2025年整体渗透率突破50%。然而,在技术快速进步的同时,如何将研发优势转化为广泛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协同效应,仍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柳江告诉记者,“中国已跻身全球人工智能研发第一梯队,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备案AI大模型达197个。在研发端,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处于快速追赶并局部领先的阶段,大模型等关键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全球领先,展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应用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开始应用,但整体还未达到全面深度融合和普及的程度,仍有较大提升和拓展空间。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认为,智慧家庭领域大模型是支撑传统智能家电和家居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够催生出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等新质消费品产业,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十万亿元以上的新增长点。但目前行业数据建设依然面临采集成本高、跨域融合难、训练数据少等堵点。为了解决断点堵点问题,应培育数据采集产业,构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多元统一的数据源,还需构建国家级数据仿真平台和训练场。
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企业需在算力提升上持续发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建或合作共建高性能计算中心,提升硬件算力水平;另一方面,优化算法设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