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朱琳)当人工智能遇见3D打印,传统工科课堂正在发生变化。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近日发布《快速成型技术》课程创新改革成果,以“AI+智能制造”为核心,通过融合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3D打印教学,自主开发集成电路实训模块,成功打造出一套“零门槛”的创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该课程通过构建“AI驱动设计—智能辅助建模—快速实物转化”的创新教学模式,这一转变显著提高了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创意实现效率,效率提升幅度高达300%,同时复杂结构作品的产出量也同比增加170%。课程团队还自主开发了集成电路实践教学项目“贴片机设备”。在雪花灯制作项目中,学生通过操作锡膏印刷台、贴片机、回流炉等专业设备,全面体验从“丝印→定位→校准→贴片→焊接→质检”的完整流程,最终独立制作出可运行的雪花灯成品。这一实践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微电子制造工艺的理解,更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工业级实操的无缝对接。

本次课程改革将传统3D打印技术、前沿AIGC应用与集成电路制造三大模块有机融合,构建了“智能设计—数字制造—电子集成”的一体化教学框架。学生在此框架下,不仅能够掌握经典制造技术,还能接触并探索AI绘图、大模型应用、微电子工艺等新兴领域,实现“一专多能”的复合能力提升。

据介绍,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标志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突破性进展。通过降低技术门槛、激发创造潜能,使得更多学生能够无畏“零基础”,释放创造潜能,探索智能制造,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计划将此模式拓展至更多实践课程,助力创业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提档升级。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