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后,有什么工作是只有人类可以胜任而无法被机器取代的?很可能会是艺术方面的工作。 7月11日,在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发表主题演讲时强调,人类智能强项在于直觉、想象和创造。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该重视艺术教育、非知识性的教育和社会性教育。
徐扬生表示,智能革命是未来趋势,人类社会也将进行重新分工。很多人认为首先被取代的是蓝领,但在他看来,有不少劳动力难以代替,反而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一些白领工作很容易被代替,因为人工智能的强项是逻辑、计算能力。
此外,徐扬生就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的落地告诫创业者:一定要做以市场驱动的应用,而非技术驱动的应用。同时,精神需求才是刚需,满足精神需求的创业空间远比满足物质需求要大得多。
金句速览:
机器人就是把感知、认知和动作三者结合起来。过去50年,大家对机器人的研究集中在机器人动作上。
动作之外,我们在感知层面的研究非常有限。
AlphaGo出来后,人们就开始担忧人类的智慧完全被人工智能代替,我认为非也。
江苏卫视有一个节目叫《最强大脑》,比拼人的记忆力、计算能力等,但我觉得人类的强项根本不在这些地方,而在于直觉、想象和创造。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将具备这些特色:一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二是非知识性的教育,三是社会性教育。
现在教育给人灌输的是知识性、智慧性的东西,而忽略了艺术的教育。
硅谷做的是 0到1 的事,而深圳做的是 1到N 的事。只有实现 0到N 才是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加强布局。
在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层面,我们一定要做市场驱动的应用,而非技术驱动的应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有了技术之后,才去找如何应用、如何产业化,这里面最后成功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