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记者走进郑州一家名为 点我 的科技公司,探访AI数据 贴标 这一新业态的发展情况。
河南日报1月8日第9版截图▲
AI航母上的 螺丝钉
刚走进这家公司,记者的采访就不得不先调至 静音 模式,因为偌大的办公区安静至极,一群年轻人端坐在电脑前,一言不发,都各自紧盯屏幕,右手不停点击鼠标,随之屏幕上的箭头在一张张大同小异的照片上反复闪动。
公司负责人韩锦晧是位85后,他把记者让进里间,才开始调高嗓门的音量。 贴标员 从事的是AI数据标注工作,简单说就是按照不同任务要求将照片的特定细节进行标注,以便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学习和测试。 他说,比如人工智能 识别 一只水杯,它需要看到关于杯子的大量图片数据来建立认知,越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的标注数据就越多,所以 贴标员 有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生存机会。
22岁的陈怡在这家公司做 贴标员 快一年了,他告诉记者,在这儿每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标注处理的照片从30张到50张不等,每月能领4000元左右的工资。 标注照片不复杂,对从业者的学历没有严格要求,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 贴标员 ,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 陈怡趁接水的空隙和记者聊了几句,回到座位前他转动了几下有点僵硬的腰和脖子。
陈怡感叹, 贴标员 其实就是AI航母上的 螺丝钉 ,干的是最基础的工作,但又是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人工部分。
数据贴标 如滚动的 春潮
AI的世界里,一切都很快。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接触数据标注,韩锦晧就迎来了行业的 春天 ,他迅速扩大公司规模,一度拥有上百名员工。
由于郑州从业者众多,组织培训便捷,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标注合同纷至沓来,头脑灵活的韩锦晧迅速建起了 数据标注联盟 平台,联合本地甚至省外的企业共同接单、共享利益。
平台吸引了不少郑州数据标注公司的加盟,其中最大的公司 贴标员 能超过500人。 韩锦晧回忆说,在2018年上半年,郑州数据标注行业的规模与效益几乎同时达到了峰值。
但是, 春潮 是快速滚动的。
数据标注目前主要拼的还是人海战术。 韩锦晧坦言, 一旦薪水下降,就留不住人。现在,公司里的 贴标员 也在减少。
与之同频的是整个郑州市区的数据标注企业都在不同程度 缩水 ,而周边县城、村庄凭借人力、房租成本优势迅速崛起。
我们必须先人一步。 韩锦晧说,这次他和小伙伴正着手利用AI的核心算法为数据标注完成智能 预算 ,通过机器减少人工,把数据标注的 体力活 部分升级为 脑力活 ,用科技降低成本,重新赢回市场。
采访临近结束,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几份放凉的外卖还没来得及打开, 贴标员 还在废寝忘食地工作
名词解释
数据标注: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的专业用语,是通过对图片进行分类、画框、注释、标记等方式,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提供数据资料的工作。比如,想让人工智能机器识别一种物体,就需要先提供大量该物体的图片给机器 学习 ,而数据标注所负责的就是提供大量被标记的图片。目前这种工作绝大多数由人工完成,从业者被称为 贴标员 。
业内人士指出,数据标注可以说是伴随AI而诞生的一种新工作。在未来AI发展良好的前提下,数据的缺口一定是巨大的。可以预见3至5年内会一直存在对数据 贴标员 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