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后,AI主播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日前,除了新华社的3D版AI合成主播 新小微 外,还有人民网 小晴 ,澎湃新闻 小菲 、齐鲁壹点 小壹 、每日经济新闻 小每 、广视新闻 小逸 ,以及中国经济网、新疆日报等媒体的AI主播纷纷 上岗 报道全国两会新闻。

新小微 等AI主播以虚拟形象亮相,不管是外貌上还是声音上,都仿若真人。与此同时,百度App 看听模式 也为AI主播的热潮再添了一把火。在该模式下,AI主播可以自动为用户播报新闻,并且有10种音色可供智能匹配,播报十分自然,接近真人效果。因此许多人担心,真人主播或将面临失业。

另一方面,业界也从AI主播的流行中看到了新的产业机会。《人工智能学家》主编刘峰以百度App的 看听模式 举例说,相比图文类资讯, 聆听模式 不仅能给用户提供更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也可以让用户把重要的视觉功能利用到其他地方。他表示, 听新闻 将成为未来产业界竞争的焦点之一。

实际上,AI主播的大火,正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成长离不开人类的训练,训练量越大、训练越多样化,则越有利于人工智能的成长。新闻播报无疑是一个天然适合人工智能成长的训练场。百度为AI主播 小菲 提供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 新小微 和 小晴 的背后,则分别是搜狗和科大讯飞两家公司支持。AI主播们的出现,不仅是媒体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的崭新尝试,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公司新一轮竞争的开始。

不可忽视的是,今年以来,新基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2020政府工作报告中即明确了 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 两新一重 建设 ,其中 两新一重 中的第一个 新 ,就是指新基建。作为新基建主要发力的技术支点之一,人工智能的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也将有利于新基建的推进。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